为深入开展“深学‘四史’育新人”的主题学习教育,深化“四史”知识学习教育工作,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2020级党支部开展“学四史,促三农——探访北碚人文故居”活动,12月26日上午,支部全体党员同志以及18名入党积极分子前去参观了梁实秋旧居(雅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以及卢作孚纪念馆。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感受北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到了前辈们不畏艰难、求实问道、敢为人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了支部成员对自身学习科研的思考,尤其是对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的想法与展望。
沿着石阶而上,迎面就是梁实秋先生的雕像。在支部党员代表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梁实秋旧居的历史故事。“雅舍”之雅,有推窗可掬月光,也有烟雨入梦,这宁静的小院包含着先生的文人风骨。晚年的梁实秋,还在为祖国未能统一表示深深的遗憾,这种以民族振兴、祖国统一为念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走进惠宇楼,历史的车轮声仿佛向我们走来,大家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中近200件历史文献和动植物标本原件,作为植保学子,看到琳琅满目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前人所使用的显微镜,就仿佛进入了标本实验室,看到了前辈们在显微镜前对标本进行着仔细的观察研究。
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系列展厅中,回望历史,中国百年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厚重的历史经验。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实践是理论之源",我国目前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依然需要不断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党员同志们意识到了植物保护学科与乡村建设发展息息相关,要不断坚定专业自信,提高科研技能,未来要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的历史贡献和一个人密不可分,那便是卢作孚先生。卢作孚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事业,以北碚为基地进行建设,被世人誉为“中国船王”和“北碚之父”。卢作乎曾说:“最好的报是求仁得仁,它可以安慰灵魂,沉溺终乐,感动人心,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卢作孚先生为寻找救国之路,从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试验等领域的不断探索,激发了党员同志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念,要向卢作孚先生一样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同频共振,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历史虽已远去,但丰碑永存,这些文人风骨和科学精神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2020级党支部成员在此次活动中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更加深入意识到了植物保护学科对于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支部成员深刻体悟到作为青年学生党员要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继续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作为植保农科学子,更是要将学“四史”转化为推动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的源动力,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农业科技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