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展“田间课堂”系列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3 点击数量:

7月2日下午,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师生深入田间课堂,在实验农场合川基地开展“田间课堂”系列活动,即一周专业课程田间实习、一堂思政大课、一次师生党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一场月下院坝师生交流会。“田间课堂”系列活动至今已经走过24个年头今年七月,师生们依然顶着烈日,不惧风雨,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认昆虫、识病害田间系统调查等实践活动,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付实践,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学校校长王进军、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本科生院、团委智慧农业学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以及植物保护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近200名师生参加活动


校长王进军锚定农业强国目标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在田间地头为学生讲授思政大课,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为青年学子呈现了一堂内容丰富而生动的思政教育课程。在课堂上,王进军校长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内容。他强调,学生应深入基层,投身于国家最需要的行业,这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的风貌。王校长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议精神,深入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深远意义,并号召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实践教学中,王校长以无人机技术为例,生动地解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他指出,我国农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的核心——种子,自主选育的比例还不够高;农作物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如何解决?答案只有一个:依靠农业科技!”王校长强调,农科学子应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不仅要不断探索农业领域的新科技,还要继承和发扬农科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他特别提到了植物保护学院的坚持:“从刘怀教授等老一辈教师,到蒋红波院长等年轻教师,连续二十多年坚守在合川农场,开展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实习,这种‘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正是农科人传承的品质。”他强调,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农业病虫害、利用智能技术进行田间诊断防治,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准配置;学校也已计划在合川农场部署智慧农业设备,未来实习将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帮助学生运用科技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王进军校长表示:“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更要在田间地头实践。”西南大学始终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此次田间课堂正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他鼓励学生:“农科专业的价值,在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民生问题。希望大家以科技小院学生为榜样,在泥土中汲取养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真正成为了解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三农’人才。”

课后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与实习师生党员联合举行了“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刘立广主持。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昆虫分子生态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蒋红波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切入口,从“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四个方面展开导学在场师生代表踊跃发言,老师们积极分享实习经验和体会,表示要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加强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学习,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学生们分享了实习的经历和感悟,纷纷表示将发扬“心要坚、劲要足”的优良传统,立志于深耕农业、拥抱科技、扎根一线,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进军校长总结讲话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农业强国等国家战略中的所处方位,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崭新篇章,为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西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产业为引领,用好科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师生共上“田间课堂”,增进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情谊,激发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力量,为全面培育植保人才、建好植物保护专业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全面关注“三农”问题、思考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于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勤于实践,学好专业,服务三农,报效祖国。

“田间课堂”系列活动坚持开展24年,不仅锻造了师生“自找苦吃”的韧劲,更构建起“教学相长、知行互促”的育人生态,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科”人才注入源头活水,成为学院基层党建与教学实践、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载体,通过病虫害调查、作物观测等实践教学,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会贯通、“走实走深”。

供稿:谷士芳、张灿

初审:张周飞

二审:黄垭飞

                              终审:刘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