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5年全国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大会暨优秀科技特派员案例展示会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召开。本次大会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为主题,旨在系统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二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科技赋能、人才下沉、共商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新路径。
相关部门负责人,全国共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秀科技特派员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参会,会议被科技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在大会的优秀科技特派员案例展示环节,学院近三年连续获批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的高剑老师作为五位典型案例分享的嘉宾之一,向参会代表分享了学校科技特派员组团赋能重庆山地农业的“精工”探索。

该探索聚焦重庆山地农业不能大规模机械化、劳动力成本高的关键制约因素,采取不同学科“组团式、诊断式”科技赋能,发挥重庆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学校人才优势,采取驻点科技特派员和流动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模式,挖掘出渝东北山区百万亩脐橙作为菌核病非寄主天然隔绝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的主要病原菌及渝东北高森林覆盖率下天敌昆虫众多的生态优势,集中学校多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技术力量,生产高品质菜籽油、十字花科蔬菜、中药材等;另外还针对川渝地区两千余万亩核桃因为病虫害导致产量锐减的重大产业问题,高剑老师采取常驻巫溪县核桃园,和学校及重庆市林科院多位科技特派员解决了相关产业难题,核桃干果亩产从2023年250公斤提升到669公斤且品质好,并将相关技术向全国同行分享。


“在我科技特派员帮扶过程中,被狗咬伤三次都没有我们技术推广慢痛”,在大会中,十年下沉基层一线的高剑老师介绍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痛点,即科技特派员技术推广慢,因此,后续在和学校及兄弟院校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科技特派员同行交流后,采取了“科技特派员+乡镇+专家服务团+大户+农户”的推广模式,其中,重庆市专家服务团是重庆市人社局依据乡镇基层的需求所选拔的,因为相关乡镇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意愿强、示范性好,因此多位科技特派员可以集中示范和推广,因此建议大家在帮扶工作中可以多与相关服务团及科技小院等合作,集中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学院始终以科技人才支撑“三农”工作,积极选派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重庆的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且聚力培养本土人才,留下“带不走”的科技队伍。
供稿:高剑
初审:黄垭飞
复审:牛金志
终审:蒋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