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学院》 杨亮

《我与我的学院》

杨亮

2022年,正值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建系70周年和建院20周年庆典之际,也是我与植物保护学院相遇的第十三个年头,往事如烟,细细回想,犹如初见,历历在目。

 

——相遇

20099月5日,在一个炎热的夜晚,我怀揣激动的心情来到西南大学,在植物保护学院的领导和学长学姐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认识了西南大学,熟悉了西南大学校区,也找到了在西南大学南区森林校区的一角,坐落着一座极具特色的古色建筑——植物保护学院(三十四教学楼)。那年,植物保护学院的学生办公室坐落在侧门的最边上屋子,在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第一课,我知道了学院的发展历史,也了解了院训。学院有着一大批治学严谨的教授老师们:教授数理化统计的是风度翩翩的王进军教授;教授植物化学保护的是幽默风趣的丁伟教授和和蔼可亲的邓新平教授;教授植物普通病理学的是美丽大方的青玲教授和帅气的孙现超研究员,还有很多很多可爱可亲的老师们。在学校的这十几年时间里,学院的老师们几乎隔段时间都能见面,每位老师的脸上仍然洋溢我大学期间的笑容。仍然还记得当时学院开展了大量的素质活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让我对学院,对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不知从哪一刻开始,我已经默认自己是植保人,在院训“崇德尚学、务本致远”的熏陶下,不断激励着我们植保人,团结奋进,砥砺前行。

——成长

说起成长,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本科毕业实习,也正是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我进入天然产物农药研究室开展本科毕业实习。在丁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在重庆黔江开展了毕业课题的田间试验,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对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植物保护不单单是一门停留在课堂中的知识,更是存活在田间地头的应用科学,也加深了继续深造读研的想法。随着2014年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录取到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学术硕士,也以新的面貌重新进入植物保护学院。这次再相遇,我更清楚自己的目标,也更加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读研究生的第一刻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两年内必须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在导师丁伟教授的言传身教下,我顺利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初步目标,也于2016年顺利通过硕博连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植物保护学院尤为支持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学院引进了多名优秀的青年教授和博士后,为指导我们博士生的课题研究和提升科研素养提供了交流平台。病理系的吴根土老师,昆虫系的李竹老师,农药系的陈娟妮老师,徐志峰老师等等正是那几年陆续进入学院工作,也正是那段时间,我会经常追着青年教师咨询研究课题。同时,还有在我开题和中期过程中,都给与我很好意见的赵志模教授,刘怀教授,何林教授等等。并有幸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公派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作物基因组研究中心Marc Valls教授团队博士联合培养一年,让我见识了不同植物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大牛们,能够近距离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科研思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于2020年博士毕业,获得西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感恩

现在仍然清晰记得我与导师丁伟教授的第一次见面场景,我紧张地忘记了提前准备的手稿,但我记得,丁老师很认真地述说了植保的重要性及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让我对植物保护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导师丁伟教授这么多年的悉心照顾和支持,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一点点成长为一名对植物保护专业充满热爱的博士生。现在仍然清晰记得博士开题报告上赵志模教授对于我课题的提问和期望,正是这份肯定给予我度过博士期间的莫大勇气。现在仍然清晰记得在我博士预答辩中,何林教授对于我课题分析方法的严格要求,让我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论文。更清晰记得博士答辩时,王进军教授和刘怀教授对于我毕业论文的建议,让我更加明白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植物保护学院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更像是家长们,总是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温暖的关怀。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是我求学的殿堂,更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毕业接近十年了,我也有幸能够一直留在这里,当年班上的同学们,遍布各行各业,不乏有行业中的佼佼者。其实不断身处何处,我相信“崇德尚学、务本致远”的院训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祝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越来越好!

发布时间2023-01-24 09:42:14
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5   电话:023-68251269   邮箱:zhibaoyb@swu.edu.cn  
版权所有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