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学院研究生搭建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术碰撞、激发科研灵感,10月24日下午,植物保护学院于32教212室成功举办含弘学子讲堂之“厚植”论坛硕博科技创新沙龙。本次活动特邀学院博士研究生安欣、王自国、王垚担任主讲人,分享其前沿研究成果。植物保护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园园、辅导员严潇漪以及校研究生会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现场吸引了140余名研究生积极参与,共同沉浸在这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盛宴中。本次活动由徐畅、董惠敏同学主持。

活动开始,2022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安欣以《二斑叶螨共生病毒TuNKV增强宿主抗逆性》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她系统介绍了TuNKV作为共生病毒,通过与表皮蛋白CPRs互作增强叶螨表皮厚度及消化细胞结构,从而提升叶螨抵抗多种胁迫的能力,促进种群的持续发展。在报告的最后,安欣同学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在实验设计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鼓励同学们在科研探索中保持严谨求实的态度与持续创新的精神。

2022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自国随后以《蚜虫通过协同分泌唾液蛋白HPXS3抑制植物防御》为题进行分享,系统介绍了唾液蛋白HPXS3以过氧化氢与内黄酮为底物实现对植物反防御,从而提升了蚜虫种群优势的机制。他的分享不仅展示了科技前沿进展,也让新入学的研究生深切体会到科研创新的价值与责任,激发了大家投身科学研究、勇于探索未知的信心与热情。

2023级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垚以《问道于田和农:贵州烟区青枯病绿色防控实践与学术思考》为题作了分享,介绍了反式茴香烯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研究,用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还分享了在贵州烟草基地开展田间试验的经历。他从病株调查、药效评估到防控策略优化的全过程中,体会到科研服务农业生产的现实意义与责任担当。他还鼓励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分享结束后,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三位主讲人与台下同学就报告内容展开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思维的火花持续迸发。与会同学就报告中的技术细节、研究思路与应用前景踊跃提问,三位主讲人则倾囊相授,分别给予了细致而深入的解答。


至此,此次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为广大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成果展示与深度交流平台,更有效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为后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更有活力的科研氛围。

(供稿/龙智远 摄影/周建允 排版/史 雯 初审/张佳乐 复审/严潇漪 终审/陈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