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王进军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子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dsRNAEngineer: a web-based tool of comprehensive dsRNA design for pest contro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名为“dsRNAEngineer”的在线工具(https://dsrna-engineer.cn/),该工具具备Screen-target(筛靶分析)、On-target(靶向分析)、Off-target(脱靶分析)和Multi-target(多靶点分析)四大功能,为RNA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随着RNA生物农药的兴起,该工具有望为RNAi生物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研究亮点:
1. RNA生物农药精准设计在线平台
dsRNAEngineer(访问地址:https://dsrna-engineer.cn/)是一款基于云计算的RNA生物农药精准设计在线平台。该平台通过优化dsRNA序列,确保其特异性靶向有害生物基因,同时避免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风险,从而为环境友好型RNA农药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2. 数百种有害生物和非靶标生物转录组数据
dsRNAEngineer整合了943个物种的转录组数据,其中包括650种有害生物(昆虫、螨类、线虫、真菌等)和293种非靶标生物(水生生物、传粉昆虫、鸟类、农作物、家畜等)。这一丰富的数据资源使用户能够在大规模转录组水平上进行分析,确保设计的dsRNA在高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风险。
3. 四大核心功能
l Screen-target(筛靶分析):通过转录组水平的序列比对(BLAST),筛选出在多个有害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候选基因,为广谱RNA农药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助力用户快速锁定潜在的共靶标基因。
l On-target(靶向分析):评估dsRNA对有害生物的沉默效果,利用滑动窗口分析推荐最优dsRNA片段,确保高效靶向有害生物基因。
l Off-target(脱靶分析):分析dsRNA对非靶标生物(如益虫、传粉昆虫等)的潜在影响,保障RNA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
l Multi-target(多靶点分析):设计融合型dsRNA,靶向多个基因或有害生物,提升RNA农药的广谱性与防控效果。

图1:RNA生物农药精准设计在线平台

图2:dsRNAEngineer的四大核心功能。 (A) 筛靶分析(Screen-target):筛选对多种有害生物具有共靶向潜力的候选靶标基因;(B) 靶向分析(On-target):评估靶标序列对用户选择的有害生物的靶向效果;(C) 脱靶分析(Off-target):评估靶标序列对用户选择的非靶标物种的脱靶效应;(D)多靶点分析(Multi-target):设计可以靶向多个基因或有害生物的融合dsRNA。
同时,利用dsRNAEngineer 对2种登记的RNAi控虫靶标(MON87411和Ledprona)开展评估。分析选取84种非靶标生物(包括水生生物、鸟类、传粉昆虫、益虫、家畜等),从转录组水平和单基因最大脱靶风险两个维度分析:
l MON87411(靶向玉米根萤叶甲Snf7基因):
转录组水平的脱靶总数为2~134次;
脱靶基因中最高的脱靶次数为1~6次。
l Ledprona(靶向马铃薯甲虫PSMB5基因):
转录组水平的脱靶总数为0~222次;
脱靶基因中最高的脱靶次数为0~22次。
结果表明,dsRNAEngineer可精准量化dsRNA对非靶标物种的潜在风险(如MON87411对多数物种无显著脱靶),验证了该平台在RNA农药生态安全评估中的可靠性,为基于RNAi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标准化安全性评价工具。

图3:脱靶分析(Off-target)验证。(A) MON87411 (dsSnf-7)转录组水平的脱靶总数;(B) MON87411 (dsSnf-7)脱靶基因中最高的脱靶次数;(C) Ledprona (dsPSMB5) 转录组水平的脱靶总数;(D) Ledprona (dsPSMB5) 脱靶基因中最高的脱靶次数。
王进军教授和牛金志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生陈洋为第一作者,John Vontas教授、Christos Andronis博士、博士生王自国、安欣、魏丝雨、硕士生史宇菲参与本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btech.2025.01.002
平台网站:https://dsrna-engineer.cn/
视频介绍:https://dsrna-engineer.cn/tutorial
撰稿:牛金志 初审:李园媛 终审:蒋红波